近年来,随着海产品消费量的持续攀升,一些不法加工厂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,开始采用所谓的'食品黑科技'来掩盖产品质量问题或降低成本。近期,大连某海产品加工厂被曝光使用两种极具欺骗性的技术处理水产,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。以下是这两种黑科技的详细解析及识别方法,帮助消费者在购买时擦亮双眼。
一、两大食品黑科技揭秘
1. 化学浸泡增重技术
部分加工厂会使用磷酸盐、多聚磷酸钠等化学物质对海产品进行浸泡。这些化学物质能大量吸收水分,使产品重量显著增加,同时让肉质看起来更加饱满、色泽鲜亮。例如,虾仁、鱿鱼等经处理后,重量可增加20%以上,但营养成分却大打折扣,长期食用还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。
2. 着色与保鲜双效添加剂
为了让海产品呈现'新鲜'外观,一些厂商违规使用工业染料(如碱性橙、罗丹明B)对变质或次品进行着色,并配合甲醛、硼砂等防腐剂延长保质期。这类处理过的产品颜色异常鲜艳,且不易腐败,但含有致癌物质,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。
二、如何识别问题海产品
- 观察外观与质地
- 天然海产品颜色柔和均匀,而着色产品往往色泽过于鲜艳或不均匀。
- 用手轻压肉质,正常产品弹性适中,化学增重产品则可能渗出大量水分,触感软烂。
- 闻气味辨真伪
- 新鲜海产品带有自然的腥味,无刺激性异味。若闻到刺鼻化学味或异常香味,应谨慎购买。
- 查看标签与来源
- 优先选择标注清晰、有正规生产许可证的产品。
- 购买时可询问产地与加工方式,避免来源不明的低价品。
三、行业监管与消费者建议
食品安全部门已加强对海产品加工环节的抽查,但消费者自身也需提高防范意识。建议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,购买时保留凭证,发现问题及时向12315投诉。同时,支持透明供应链产品,推动行业健康发展。
海产品营养丰富,但选购时务必谨慎。曝光黑科技并非制造恐慌,而是呼吁大家重视食品安全,通过科学识别方法,共同守护餐桌健康。记住,天然的味道才是最可靠的保障。